回到站首 加为收藏
湖北大学医院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
关于2023年第三季度教职工校外门诊医疗费报
关于湖北大学医院医保专网试运行通知
关于2023年上半年公费医疗校外门诊医疗费报
2023年湖北大学大学生校外医院普通门诊报销














本站访问量:

 现在位置: 首页 -> 医疗动态

白衣战士 感动中国

发布时间:2008-06-26

——写给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

卫生部党组书记  高  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必将永远铭记着这一刻。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一场地震灾害,突然降临川中汶川一带。刹那间,绿树覆盖的青山变得满目疮痍,宁静美丽的村镇化作一片废墟,数万群众被埋在瓦砾之中,数十万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数百万百姓一时无家可归。

  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暴露出大自然残酷无情的一面。但是,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13亿中国人民迅速凝聚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临危不惧、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坚不可摧的力量,足可以惊天地、泣鬼神!

  地震发生后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出庄严号召:“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地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就飞赴地震灾区,视察灾情,慰问伤员,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并明确指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

  救人!救人!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既是抗震救灾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号召下,全国卫生系统紧急行动,6万医疗卫生大军与死神赛跑,以第一速度奔赴灾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严防疫情,保护健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他们与十几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数万名志愿者大军一起,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

  回想震后的20多个日日夜夜,我心中涌动着难以平静的复杂情感,有哀伤,有激动,有鼓舞,更有力量。当灾难来临时,数万名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这一幕幕场景时刻萦绕在脑海里。他们以护佑生命为天职,舍己为人,永不放弃,与死神决战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白衣天使的本色。我深为白衣战士这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全国人民深为这种鱼水难分、水乳交融的医患之情所感动。

  灾情就是命令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人员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四川省卫生厅就组建了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组成的医疗队奔赴震中汶川。由于中途巨石拦路,交通中断,这支医疗队临时决定连夜赶到灾情严重的北川县进行应急抢救和转运伤员。

  5月12日晚,卫生部值班室电话不断。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的领导同志,主动要求派遣医疗队,奔赴救灾最前线,并表示所有医疗卫生人员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只等卫生部一声令下,即可出发。

  5月12日夜,重庆市卫生局紧急组织101人的应急救援队,于13日凌晨抵达灾区,成为全国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外省医疗队。

  5月12日深夜,卫生部召开紧急党组会,在与四川通讯中断,灾情不明的情况下,决定启动一级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先紧急抽调北京、天津、江苏、山东的700名医务人员组成应急医疗队,于次日急援灾区,并连夜从临近几个省和部队紧急调用大批血液、代血浆、药品和器械随队前往。

  5月12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和武警部队后勤部启动《军队处置突发事件卫勤保障应急预案》,组建大批医疗队和卫生防疫队,并紧急调拨大批药品、装备支援灾区。

  5月13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主动组建医疗队奔赴灾区,并向卫生部请战。卫生部决定再增派1000人的医疗队。

  5月14日,卫生部派遣的北京医疗队开进北川,由于公路破坏,车辆难行,即在重灾区安县建立了“战地医院”。卫生部派遣的天津医疗队沿着崎岖险峻的山路,徒步进入青川,立即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决定再派出1700人的医疗队。

  5月15日上午,重庆派出的医疗小分队,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踩着泥泞的小路,每人身背30公斤的药品、装备和食品,徒步4个小时,进入了震中汶川的映秀镇。

  时间就是生命。在地震后的短短几天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向灾区派出了一批接一批的医疗队,日夜兼程赶赴灾区,其中有不少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组成的医疗志愿者队伍。他们自带药品、器械和食品,不愿给灾区人民“添麻烦”。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踊跃捐款、献血,各地的血库竟一时爆满。卫生部紧急调拨的和各方面捐赠的药品、医用器械源源不断抵达成都的机场和车站。西藏拉萨市一家民营的阜康医院组成十几人的医疗队,自带药品到灾情严重的绵竹市乡村,免费为群众送医送药。

  以上这些医疗队,有些是卫生部指派的,更多的是自发的,或是“先斩后奏”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们打破省际和单位的界限,敏感地意识到自己的天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哪里病人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有伤病员就出现在哪里。这是医疗卫生人员职业道德和优秀品德的最高体现,是牺牲自我、甘于奉献、公而忘私、服务人民的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全国600万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高举起“以人为本”的时代旗帜,凝聚成百折不挠、攻难克艰、同舟共济、共御灾难的伟大力量。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保护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是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牢记自己的使命,舍生忘死,竭尽全力,抢救伤员,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赢得了全社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余国林,茂县中医院的退休返聘医生。5月12日下午,他刚走进门诊室为病人看病,地震发生了。他自己没有避险,而是先把两位病人推出去。发现两位病人被埋在瓦砾中,他又冲上去徒手救人。砖瓦块不断砸在头上、背上,他仍在拼命地挖着。病人被安全救出来了,他却因颅脑出血再也没有醒过来。

  黄琼,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在地震中有7位亲人遇难,她没有被失去亲人的悲痛压倒,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配合医生完成了近百台手术。

  林雪蓉,德阳市人民医院护士。她怀有7个月身孕,地震中丈夫生死不明。抢救伤员的信念和责任支撑着她,她以顽强的毅力护理伤病员。

  黄显凯,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医疗队教授。在强烈余震中,他不顾危险冲上德阳市人民医院12楼,坚持为一名受伤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做手术。在不断颠簸的手术台前,他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唯一的心愿是帮助伤员尽快脱离危险。

  王奉雷和何军洲,分别是医疗队的外科和麻醉科医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钻入倒塌楼房的一个洞口,为埋压在里面129小时的都江堰市民张晓平动手术,并把他活着救了出来。

  张平,浙江医疗队总指挥。他带领50辆救护车24小时急行军,开赴重灾区平武县。在山体塌方、公路堵塞的情况下,与医疗队员一起,身背肩扛,徒步进入南坝镇,被人称为“拼命指挥”。

  张泮林,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客座教授。他以74岁高龄,拖着严重冠心病的病体,从5月12日下午3时到次日凌晨3时,不吃饭、不休息,一直工作在手术室。由于饥饿、疲劳和虚弱倒在椅子上休克了。但被抢救过来后不到一天半,他又回到手术室,抢救重症病人。

  成都军区总医院一名羌族女医师,家在震中汶川。在父母亲朋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她以军人的意志和医生的坚强,日夜守护在伤病员身旁,用对伤员的体贴和繁忙的工作冲淡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

  董晓珊,彭州市磁峰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她忍住失去亲人的悲痛,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带领医护人员转移伤病员200多名,并迅速搭起防震棚,继续收治伤员。

  赵华,北川县卫生局副局长。他忍住全县卫生人员重大伤亡和妻子遇难的惨痛,毅然组织起残缺不全的卫生应急队,一直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被人赞为“硬汉”。面对北川卫生系统遭受的灭顶之灾,他没有气馁,而是在着手制定重建规划,希望把新的县卫生局和县医院建起来。他说:“亲人、朋友都离开了,我还活着,不做点事,对不起良心,对不起死去的人。”

  在汶川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山村,有一名乡村医生,她一个人承担起全村防病治病的重任,每天上山采药,熬成十几锅药汤,免费送到全村的每家每户每个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收治重症伤员最多的一家大型医院,全院7000多名医务人员,当地震袭来时,没有一个医务人员逃离,没有一个人请假,日夜不停地抢救伤员。他们说:“只要病人在,我们就在,如果大楼倒塌,发生不幸,我们将永远陪伴着病人。”

  江苏南京鼓楼医院医疗队在绵阳开辟了重症病区,先后救治伤员300多名,做了100多台大手术,无一例死亡。

  卢世璧、陈香美、杨伟炎、张伯勋、周定标、宋少梅、冯玉泉、刘又宁、郑秋甫……这些医学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解放军总医院高级专家医疗队队员。他们不顾年事已高,日夜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为每位重伤员精心制订治疗方案,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使大量重症伤员转危为安,使一些需要截肢的伤员保全了肢体。一位伤员家属说:“你们来了,我儿子就有救了。”广大医务人员说:“看到他们,心里就有底了。”79岁的卢世璧院士利用片刻休息时间给外孙女回短信说:“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医疗队员,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

  以上这些,只是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数万名医疗卫生工作者中搜集到的点点滴滴,还有更多的白衣战士在抗震救灾中充当着无名英雄。可以说,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有一些感人肺腑的模范事迹,都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就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一切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他们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唤起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在抢救伤员的现场,还有来自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医疗队,有来自俄罗斯、日本、古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医疗队。他们与中国医疗卫生界同行一道,为救治伤员而拼搏努力,显示出医者一家、志同道合的力量。

  温家宝总理在救灾前线深情地对医务人员说,抢救伤员,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你们是病人最后的希望。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医务人员不仅表现出精湛的技术,而且体现出崇高的道德。我们要立下一个誓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努力,全力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是对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褒奖,也是对广大医务人员寄予的殷切期望。

  万名重症伤员大转运

  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中,有60多万名受伤群众接受了不同程度的治疗,有9万多名伤势严重的伤员住进了各类医院。一时间,成都、绵阳、德阳等城市医院的病房、楼道乃至停车场都挤满了伤员,医院在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有的医生甚至连续工作70个小时不下手术台。但由于伤员一时增加太多,床位不足,设备不足,医生不足,特别是骨伤科、外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医生不足,成为抢救伤员最大的困难,也有少数伤员因伤势太重、抢救不及而离世。灾区受伤群众的安危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要求医务人员千方百计地挽救重伤员的生命,竭尽全力把他们救过来。

  卫生部一方面紧急从全国调集高水平的专家,采购呼吸机、血透机等急救设备驰援灾区,一方面举全国之力,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接收灾区伤员的任务。重庆市在全国第一个提出愿意接收灾区伤员5000人。卫生部要求四川省医疗机构负责分诊确定转运病人,办理伤员转出手续,并陪同护送伤员,防止中途出现意外;要求接收地医疗机构准备充足的病床和医疗救治设备,调集高水平医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努力做到“保生命、少致残、医心理、早复原”。

  从5月17日至6月1日,重庆、江苏、浙江、广东、陕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福建、河北、河南、广西、山西、安徽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接收四川灾区伤员10048名,所有伤员都得到了一流的救治和护理。除4名伤员因病情过重、多脏器功能衰竭去世外,其余伤员目前病情稳定。

  针对少数病情危重而又不适合转送外地的伤员,卫生部紧急组织全国顶尖医学专家、院士到四川会诊,确定了整合医疗救治力量,按照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最大限度提高伤员生存率和治愈率,并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按照历史经验,在一场特大自然灾害之后,由于灾区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污染,蚊蝇滋生,加上受灾群众因生活条件较差造成健康素质下降,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极易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卫生部从抗震救灾工作一开始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两手抓的方针,要求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卫生人员在积极救治受伤人员的同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270名防疫专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集近4000名防疫技术人员和1000多名卫生监督人员,与四川省内的防疫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万名卫生防疫大军,覆盖到灾区所有的县、乡、村。每一个重灾县都有一名卫生部的防疫工作干部和数名国家级防疫专家指导工作。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卫生防疫队,实行分省包县、包乡的办法,每一个受灾严重的村都有2名~3名防疫技术人员,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防疫工作的重点,一是治理卫生环境,消毒杀虫灭菌;二是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及时发现、报告、治疗病人;三是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监测,严防病从口入;四是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告诉群众喝开水、吃熟食、早看病。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和武警部队派出的卫生防疫队,负责灾情严重的汶川、理县和茂县的防疫工作。

  农业部派出上万名兽医技术人员,深入灾区处理动物尸体,严防人畜共患疾病发生。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大批技术干部,到灾区开展食品、药品和器械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人民饮食、用药安全。

  各地区、各部门组成的卫生防疫大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受灾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有饭一起吃,有水一起喝,防疫队员还要先喝第一口,宁可自己得病,也要保护群众健康。在一些地处深山密林的偏僻村寨,卫生防疫人员为了进村入户,不仅要身背防疫药械,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有的甚至还要攀岩拾阶,爬越峭壁。有些驻村的防疫队员给养一时供不上,就只能喝山涧水,吃地里的土豆。他们以天作被,以地作床,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昂扬的斗志。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承担着防病治病的重大责任。自己再苦、再累,只要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只要人民群众健康得到保障,就是最大的追求和愿望。

  战斗正未有穷期

  汶川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了20多天。战斗在第一线的每一位医疗卫生工作者都度过了2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顽强奋战,收治的住院伤员已有80%以上康复出院,尚未出院的少数重症伤员也在接受有效的医疗和护理。卫生防疫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展开,整个灾区没有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灾区一些在夏季易发的传染病患者人数甚至比往年还有所减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奋不顾身,忘我工作,为灾区救治伤员和卫生防疫作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白衣战士爱国家、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一切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风貌,被灾区人民称为“白衣天使”和“最可信赖的人”。

  但是,抗震救灾是一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大规模集中收治伤员的工作从整体上虽然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但仍有两万多名重伤员还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努力挽救重症伤员的生命,有效控制伤员致残,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卫生防疫工作才刚刚开始,今后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艰巨的工作要做。灾区的环境卫生需要我们帮助去改善,灾区群众的饮水、食品安全需要我们去保障,灾区的传染病疫情需要我们去监测报告,灾区群众出现少量传染病也需要我们去隔离、治疗,防止流行、蔓延。特别是当地的医疗卫生体系短时期难以恢复、健全,灾区群众在临时安置阶段的医疗卫生服务,还需外地的医务人员提供支持和援助。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不是说一个月,也不是说一年,而是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都是卫生部门一项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靠四川全省卫生人员的艰苦努力,也要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的无私援助和奉献。

  经过多日的连续作战和顽强拼搏,战斗在灾区的医疗卫生人员大都身心极度疲惫。但大家都在坚守岗位,没有一个要求撤退。这说明经过这场抗震救灾斗争的磨炼,白衣战士的本色得到进一步彰显,精神境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意志品质更加坚定,职业操守更加纯洁,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伟大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和光大。

  目前,疲劳和艰苦是对我们思想作风和意志品质的严峻考验。如果说抗震救灾的第一阶段是在比速度,那么现在就要比耐力,最需要的是坚持、坚持、再坚持。气可鼓而不可泄,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越是在这个时候,各级卫生部门的领导越要关心战斗在救灾第一线的医疗卫生工作者,要经常询问他们的饮食起居,尽量安排好他们的生活条件,鼓励他们以旺盛的精神和高昂的斗志投入工作。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醒他们注意劳逸结合,防止疾病发生;要帮助解决他们的家庭困难,解除后顾之忧。要根据灾区实际需要,对医疗和防疫人员结构适当进行调整和轮换,在保障防病治病能力不降低的前提下,使救灾医疗卫生人员得到适当休整。

  弘扬伟大的救死扶伤精神

  救死扶伤,是我国医者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使我国医学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使医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精神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余震频频、险象环生的病房里,在大雨滂沱、残垣断壁边,在星夜兼程、跋山涉水的山间小路上,在伤者昏迷、亲人凄惨的悲伤气氛中,从年轻美丽的护士到白发苍苍的医学大家,他们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畏艰险,不顾疲劳,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与死神决战。白衣战士以巨大的勇气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诠释了救死扶伤的职业信仰,体现了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医生拯救伤员,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爱心,只有集技术与情感于一身,才能唱响美丽动人的生命之歌。

  拯救生命,是白衣战士最高的人生价值。当伤病员的生命面临死亡威胁的时候,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白衣战士身上。这是生命的依托,是人生最高的信任和依赖,这种人生价值是任何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都无可比拟的。把维护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白衣战士的第一品格。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灾区才会如此热爱生命,才会把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一位朋友在一篇文章中说,医者每天都在和病毒、细菌打交道,但他们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人;医者每天都面对呻吟和眼泪,但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有的同志说,抗震救灾斗争重塑了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而我更想说,是抗震救灾的医疗大救援,使人们从多角度、全视野真正审视了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高尚品德,体会到白衣战士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这次抗震救灾的斗争检验了医疗卫生队伍的精神、作风、意志、毅力、技术和应急能力,也展示了这支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崇高情怀。我可以自豪地说,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实际行动经受住了党和人民的检验,他们无愧于白衣战士的光荣称号。

  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今天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力量被毫无保留地调动起来,这是十分宝贵的。而如何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永恒的力量,更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弘扬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既要靠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艰苦努力,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又要靠社会民众尊重、关爱、理解医疗卫生人员的劳动和奉献。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要立足于建立维护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体制机制,努力化解体制机制造成的医患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把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队伍。这,既需要速度,也需要耐力。

  愿白衣战士的称号永远响彻中国!

 
 


2005 湖北大学校医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设计制作:GUMP